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前面的話:
六月小暑,成都倚天齋衛掌門約我在《永字篆刻1988》平臺上談談篆刻知識,我曾在1989年應邀去香港舉辦“篆刻講座”,那是面對面的交流,教學相長。此次采取“連載”形式,時間相對充裕,可按讀者需要增減內容,不足之處是不能當面交流,希望有其他形式與大家共同探討。
篆刻涉及面較廣,入門不難深造難,筆者擬從:
一.概述,秦漢印、流派印、姓名印和閑章;
二.印材(石印、玉印及其他),刻印工具,工具書;
三.習篆(大篆、小篆),寫印(分朱布白),上石(直接寫、水印法);
四.刻?。_刀、切刀;朱文、白文),鈐?。ǚ椒耙c);
五.邊款(楷、隸、篆),拓款(技法及要點);
六.名印欣賞,臨摹與創作。
以上六個方面來談,力求簡明扼要。
一家之言,恐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章群
丙申大暑 于上海
第一講:篆刻概述
篆刻是我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印章文字,以篆書為主,先寫後刻,故稱篆刻。
殷商時代,把篆文刻在龜甲、獸骨上,就是最早的篆刻;廣義上講,把篆文刻在物體上,都可稱為篆刻,現在作為鐫刻印章的統稱。
明代以前,印材以銅質為主,大都先刻印模,然後澆鑄,稱為“鑄印”;少數官印,因戰時封任急需,錘鑿而成,稱為“鑿印”,或“急就章”。另有一批水晶、瑪瑙和玉質印章,古人用手工碾琢而成,統稱“玉印”。成印不易,傳世稀少,彌足珍貴。
相傳自元代王冕始創用花乳石刻印,至明代文彭把燈光凍石作為印材,由於石質易於受刀,文人競相鼓刀弄石,徹底改變了先秦、漢魏時期由文人篆印、印工刻制的狀況,開啟了文人自篆、自刻的新時代。印章內容由姓名、官職擴展到詞句、收藏、齋號等,印章本身與書法、繪畫相得益彰。由固有的取信、實用功能進入到藝術抒情和鑒賞的新天地。
明清以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篆刻開始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進入文學藝術領域。印章在方寸之間,寄託我們的情感,再現自然之美,而一件成功的篆刻作品,又融合了作者文字、書法、文學、美學等多方面的涵養,所謂“天地雖小、氣象萬千”。這也是印章及篆刻藝術得以經久不衰和至今仍深受人們鍾愛的原因。
鑄?。?/span>
別部司馬
鑿?。?/span>
中部將軍章
玉?。?/span>
皇后之璽
流派印
浙派:
琴罷倚松玩鶴
丁敬身印
皖派:
吳熙載印
攘之
復制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