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和時下熱火朝天的瓷器、書畫收藏相比,篆刻印章收藏似乎顯得曲高和寡,高深莫測。其實,只要加強相應的文史修養,了解印章的歷史、制度、流派,增加對各類印材的感性認識,藏印便不是件玄之又玄的難事。日積月累,聚印成譜,肩負一個藏印家的稱謂決不是幻想。
析刀法特征
古代鑄印刻印,都是工匠們的事。這是由于金、銀、銅、玉、牙等印材堅硬、不易鐫刻的緣故。到了明清時代,質地松軟的花乳石為篆刻藝術開辟了廣闊天地。刀法是指鐫刻時用刀之方法。“使刀如使筆,不易之法也。”刀法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刀法包括執刀法(指法、腕法)和用刀兩個方面。狹義的刀法即指用刀法。
丁敬篆刻
朱簡《印章要論》:“吾所謂刀法者,如筆之有起伏,有轉折,有緩急,各完筆意,不得孟浪。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古人刀法繁多,有用刀十三法、十七法等名目及對刀法的各種講究。古人還有不能隨便刻印動刀的講究,清陳煉《印說》:“石不佳不刻;篆不配不刻;義不雅不刻;器不利不刻;興不到不刻;疾風暴雨、烈暑祁寒不刻;對不韻者不刻;不是識者不刻。此所謂八不刻。”
蔣仁 真水無香
明清印章藝術進入了輝煌時代,各流派不乏繼承者,每一位篆刻家都有各自的師承關系,反映在具體的刀法上,則都有其各自的鮮明特征。明清篆刻家很講究用刀法,強調“穩、準、狠”,盡量不修改和少修改,因為復刀猶如寫字之復筆,難臻自然之美。制偽者在偽造刀法特征時常常露出馬腳,所以熟悉刀法特征是鑒印的重要一環。例如,西泠派自丁敬以下,余六人均是取法丁敬刀法藝術之一翼加以發揮完善的:蔣仁得其醇,黃易得其秀,奚岡得其質,陳豫鐘得其工,陳鴻壽得其雄,趙之琛得其能。熟練把握個中技法特征,方能蹊徑別開。
黃易 小松所得金石
較好的方法就是多觀摩博物館或藏家處存世的真品實物,從其早期、中期、晚期較大范圍地歷史地來觀察、分析、把握某位篆刻家的刀法特征,切忌一鱗半爪,鉆牛角尖,死抱書本紙上談兵,以偏概全,無視篆刻家藝術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特征。
參照印譜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制版印刷的印譜,往往以原鈐印譜的面目銷售于書市。這類印譜較精確地復制成銅版、鋅版,印刷時以印蘸印泥鈐蓋在連史紙上。如吳隱創建于光緒末期的西泠印社,早期發行的《趙撝叔印譜》、《求是齋印譜》等均屬此類,可以亂真,唯邊款多易露出破綻。稍后,則有珂羅版、膠印版。珂羅版逼真,與原印毫厘不差,足資借鑒。而大批量膠印印刷,其印譜印章的字口稍有外溢,白文印線條較原印微瘦,而朱文印線條較原印微粗。鑒定時反此意而觀之,則恰到好處。
觀印鈕體式
印鈕在現今只是一方印章上的裝飾品,而在古代,鈕制還反映出一朝一代的制度,從中還能看到這一時期冶煉鑄造和雕刻的工藝水平。古印中常見的鈕有幾十種之多。
“鈕”也作“紐”,意即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帶。因此,早期璽印鈕形只鑄成突起形狀,再橫穿一孔,即通常所說的“鼻鈕”。以后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增加,以及當時各種器皿紋飾和工藝品的影響,印鈕被雕成各種動物或器物形狀,制作也漸趨精美,種類增加,有螭虎、龜、辟邪、獅、魚、龍、羊、馬、覆斗、瓦、壇、橋、錢等形制。
壽山石螭虎紐
印鈕的變化發展經歷了先秦至隋唐宋元的實用性時期和明清工藝性時期兩個階段。明、清時代的印鈕制作,可以說是中國五千年石雕藝術的一個縮影。因為它不僅充分運用石雕造型藝術中的表現手法,如圓雕、浮雕、透雕、陰線刻、凹面刻、減地平面陰刻等,而且還在 “方寸之地”,集雕刻、書法、繪畫于一體,千姿百態,精巧之至,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藝術世界。
明清時代的印鈕造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鈕頭雕和大范圍雕。鈕頭雕指只限于印章頂上的雕刻,這類印章通常都有鈕臺。臺以上為鈕頭,臺以下為印身。有的在鈕臺下的印身四周雕刻帶狀錦紋的邊,被稱為“腰飾”。鈕頭雕有四種造型:肖形鈕、花果鈕、博古鈕和平鈕。大范圍雕分三種類型:圓雕鈕、浮雕鈕、薄意鈕。 明清時代的印鈕雕刻特點是:刀法細、層次多、打磨細、地子平、線條爽、工整有序,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鳥絲絲入扣地融入印鈕之中。現在一些仿舊的印章,由于工具、材質、工藝的不同,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亂,古樸典雅的藝術氣息蕩然無存。
復制成功
×